福寿螺的治理策略
|
|
![]() |
前言
因“金色的螺壳”闻名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水稻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由于这种害虫为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相当于菲律宾群岛水稻种植面积的1%到4%,因而产量损失巨大。
为了控制这种害虫,许多农民使用大量人工合成的、价格昂贵的、杀虫谱广的且对非靶标生物包括人类本身有害的灭螺剂。
这种方法提供了额外的福寿螺治理的信息,它包含着许多减少灭螺剂误用的新信息。这里详细讨论了福寿螺的生物学,包括农民们在自己农场里使用的几种治理福寿螺的技术。
现在正在利用一个治理福寿螺的新配方,这是一种无水无味,有较长保存期的chicharon (cracker)产品,能被用作其他配方中的一种成分。
我们希望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的技术员、推广人员和农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自然的、广泛的治理福寿螺的策略。
![]() Leocadio S. Sebastian Executive Director |
简介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通常以“金色的螺壳”而闻名,在1982年至1984年期间被引进到菲律宾群岛。该螺起源于南美洲
(巴西和阿根廷),经台湾传入菲律宾群岛。福寿螺具有高的营养价值,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在引进几年后,福寿螺就成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
在菲律宾群岛300万公顷的水稻田中,有120至160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的为害。1990年喷洒P212M防治这种害虫。1986年首次记录了Cagayan
流域300公顷左右的灌溉稻田福寿螺受害非常严重,已成为该地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从此,稻田福寿螺为害的面积越来越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害虫。
福寿螺成虫的特点
- 福寿螺繁殖率高且能生存2-6年
- 螺壳是棕色,肉是奶白色至金粉红色或者橙色
- 个体大小取决于食物的利用
- 为害性最强的时期是螺壳长度从10毫米(相当于玉米种子的大小)到40毫米(相当于乒乓球大小)*
- 福寿螺雌虫的囊盖是凹形(a1),而雄虫的囊盖是凸形(a2)
- 雌成虫的螺壳(b1)向内弯,而雄虫的螺壳(b2)向外弯*
* 根据硕士生Dela Cruz, RC Joshi, and AR Martin的研究结果
![]() |
![]() |
幼螺和成螺
![]() |
在土壤准备阶段
![]() |
![]() 如果稻田中水很少的话,福寿螺就到小沟渠中寻找避难所,这样收集起来就很容易。 |
![]() 水进入口上的网减少了福寿螺进入稻田 |
水稻移栽过程中
![]() 偶尔灌溉稻田可限制福寿螺的流动和取食活动 |
![]() 最好用手捕捉鸭子吃不掉的大福寿螺 |
水稻收获后
|
|
|||||||||||||||
A
= 鸭子吃掉,用手捕捉,挖沟,使用植物引诱剂和毁坏卵块 |
|||||||||||||||
B = 用手捕捉,鸭子吃掉,屏风诱集,树桩诱集和毁坏卵块 |
|||||||||||||||
C = 水源管理,用手捕捉,使用植物引诱剂和毁坏卵块 | |||||||||||||||
D = 经常用手捕捉,毁坏成虫和卵 | |||||||||||||||
E = 鸭子吃掉,干燥土壤准备
|
Dela Cruz, RC Joshi和AR Martin等研究人员于1999-2000年在菲律宾水稻所Maligaya进行了下列的试验研究:
福寿螺的营养价值
每100克福寿螺肉的营养价值
—食物能83卡
—蛋白质12.2克
—脂肪0.4克
—碳水化合物6.6克
—灰3.2克
—磷61毫克
—钠40毫克
—钾17毫克
—核黄素12毫克
—烟酸1.8克
—其他食物价值:维生素C,锌,铜,镁和碘
剂型种类
|
活性成分
|
产品名称
|
浓度
|
推荐用量
|
毒性种类 *
|
公司
|
P
|
Metaldehyde
|
Metabait
6% Pellets |
60 g/kg
|
2-4 kg/ha
4-8 kg/ha |
4
|
Agchem Mftg.
Corp. |
F
|
Metaldehyde
|
Meta Flo
|
300 g/L
|
16-20 tbps
/16L water |
2
|
|
WP
|
Metaldehyde
|
Porsnail
74 WP |
750 g/kg
|
10 tbsp/16L
water |
|
|
G
|
Metaldehyde
|
Rescue
10 G |
100 g/kg
|
|
|
|
P
|
Metaldehyde
|
SnailKil
6% P |
60 g/kg
|
2-4 kg/ha(T)
4-8 kg/ha(DS) |
4
|
|
F
|
Chlorothalonil
|
Shield
|
500 g/L
|
|
4
|
Aldiz Inc.
|
EC
|
Niclosamide
|
Bayluscide
250 EC |
250 g/L
|
7-14 tbsp/16L
water |
4
|
Bayer Phils., Inc.
|
WP
|
|
Bayluscide
70 WP |
700 g/kg
|
|
4
|
|
EC
|
Niclosamide
|
Hit 250 EC
|
250 g/L
|
7-14 tbsp/16L
water |
4
|
Cropking
Chem., Inc. |
WP
|
Niclosamide
|
Trap 70 WP
|
700 g/kg
|
35 g/16L water
|
4
|
Dow Agro
Sciences B.V., Phils. |
PEL
|
Metaldehyde
|
Bayonet
6% Pellets |
60g/kg
|
2-4 kg/ha(T)
4-8 kg/ha(DS) |
4
|
Jardine Davies;
Inc. |
PEL
|
Metaldehyde
|
Stop 6%
Pellets |
60 g/kg
|
2-4 kg/ha(T)
4-8 kg/ha(DS) |
4
|
Leads Agri
Product Corp. |
WP
|
Niclosamide
|
Archer
50WP |
500 g/kg
|
|
4
|
Nichimen Corp.
|
PEL
|
Metaldehyde
|
Ciba Meta
Bait |
60 g/kg
|
2-4 kg/ha(T)
4-8 kg/ha(DS) |
4
|
Novartis Agro
Phils., Inc. |
F
|
Metaldehyde
|
Meta Flo
600 FL |
300 g/L
|
16-20 tbsp/16L
water |
2
|
|
P
|
Tannins,
Glycosides, Sterols, and Flavanoids |
Kuhol P
|
245 g/kg
|
20 kg/ha
|
4
|
Pro Green
Phils., Inc. |
EC
|
Niclosamide
|
Moluxide
250 EC |
250g/L
|
7-14 tbsp/16L
water |
4
|
Transworld
Trdg. |
EC – Emulsiflable Concentrate –乳油, F – Flowable –悬浮剂, G – Granule –颗粒剂, P – Powder –粉剂, PEL – Pellet –缓释剂, WP – Wettable Powder –可湿性粉剂, T – Transplanted –移栽稻, DS – Direct Seeded –直播稻, tbsp – tablespoon – 汤匙。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危险的种类:2 - 中度危险;4 – 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危险。
Drs.CHEN Jianming & YU Xiaopi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8 Shiqiao Road, Hangzhou 310021, Zhejiang
P.R.China
Tel: 0086-571-86400486(or 86404063)
Fax: 0086-571-86404225
E-mail: chenjm63@yahoo.com.cn / luzx@mail.hz.zj.cn
陈建明博士
俞晓平博士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邮编310021
中国
电话:0086-571-86400486(或86404063)
传真:0086-571-86404225
电子邮箱: chenjm63@yahoo.com.cn / luzx@mail.hz.zj.cn
需要更多的信息,联系
Crop Protection Division
Philippin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Maligaya, Science City of Munos, 3119 Nueva Ecija
Tel. Nos.: (044) 456-0285; -0113 local 227
Published 2001 by the Philippin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Readers are
encouraged to reproduce the contents of this bulletin with
acknowledgment.
关于菲律宾农业部-水稻研究所
菲律宾水稻研究所(简称PhilRice)依附于农业部的一个政府组织,根据1985年11月5日通过的1061号行政命令和1986年11月7日签发的60号行政命令的修正,成立了菲律宾水稻研究所以帮助开发高产水稻技术,使菲律宾农民能生产出足够量的水稻。菲律宾水稻研究所通过研究、技术提高和政策鼓励包括在全国建立了57个办事处和104个种子中心的网络来实现目标,
学科间计划包括下列内容:(1)直播稻;(2)移栽灌溉稻;(3)杂交稻;(4)逆境下的水稻;(5)基于水稻的耕作制度;(6)水稻和基于水稻的产品;(7)政策研究和鼓励;(8)技术提高和开发。根据这些计划,菲律宾水稻研究所目的开发和提高基于生态系统、特定区域和特定问题以及有利于菲律宾农民收入的技术。
![]() |
|